2016年4月5日 星期二

虎隆 马献喜 || “消经”日记《正大光明》与普洱马阿訇(下)

介紹清朝時期,西北與雲南的知名阿訇

中国伊斯堂教育西学派云南籍阿訇普洱其人

中国伊斯堂教育明朝嘉靖年1522—1566西伊斯教育家胡登洲(1522—1597)所开。他有感于期以来回族和中国伊斯教的展和生存所面乏,学人寥落,既传译之不明,复阐扬之无力[ 《清代中国伊斯集》,宁夏人民出版社,1981,第203]”的挑,集圣道伊斯教在清真寺内的教育传统和中国私塾特点之大成,遂慨然以明正道已任,立志学,在自己家中招徒授,不论贫贵贱讲经论道,有教无,成回族伊斯平民教育运的奠基人和一代宗。中国史上起源于西回族的第一次真正的回族穆斯林的平民教育,即中国伊斯兰经堂教育从此生了,清朝周老[ 周良俊(1770—1850),中国伊斯堂教育西学派著名学大。名良俊,字默西塔底村人。甘穆斯林尊称周老。青年跟随同乡摆阿訇在西安小皮院清真寺学,得其真,成精通阿拉伯文法、句法、修辞、伊斯教律、主学、逻辑学、非学和《古兰经》注等八大”()经师。后来阿訇硬是将小皮院清真寺阿訇的让给他。自此周老在西安小皮院清真寺先后六次设帐讲学二十多年,穆斯林大众在寺内礼拜殿大上曾他挂有六来堂匾牌 (文革被)。他的知渊博,教学有方,典造极深,致,叙述深入浅出,是同经师中首屈一指的阿訇,被人品端学萃的楷模。甘穆斯林民广的歌对为经堂教育做出不朽献的几位学大作了这样的夸王(王)一角,周(良俊)半(寿清)一行,黑(云南)云上来遮天。因此,全国各地包括北、西北、中原、北,沿海及云等地众多回族学子慕名而来投于他的下求学。从周老开始,以主要授阿拉伯文典,研讲认主学,讲经重精,学子专长经注学、教法学等一学科的经师的精而西学派的学真正形成了。今天中国伊斯堂教育不西学派、山学派或云南学派所遵循的精而气的学主要都渊源于他。他生活的代,是西中国伊斯教最盛的,当时陕西八百里秦川的清真寺己展到800多座,回族人口近八十万,西安已成全国伊斯文化和堂教育的中心。周老胡太开中国堂教育之先河150年后,中国伊斯兰经学已衰微和寥落之时应运而生的。他真正展和复了中国伊斯兰经堂教育,培养了一大批学富五、学中阿、出拔萃、品德高尚的伊斯文化大,如复初、、彬州虎、大刘、米三麻子老细摆韩镜湖等享誉全国的著名八大弟子,文化和中国伊斯文化的展做出了卓越献。被誉中国伊斯四大学家和著家之一的复初又在西学派的基上开云南学派,将云南学派展到西南和中南等地区。 ]学大发扬光大,形成了中国伊斯兰经堂教育的西学派。普洱阿訇正是西学派孕育出的一位有名的云南籍阿訇。

正因胡登洲在西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立足于平民教育的中国伊斯堂教育,以及当时陕西的政治氛经济条件、文化背景和回族穆斯林人数众多的原因。从明代后期起,西就自然而然的成了全国伊斯文化的播和伊斯教育的培中心,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回族穆斯林学子了学伊斯络绎地来到西求学。云南穆斯林学子也一批接一批地赴西求学,云南中国伊斯学大师马德新(1794—187440岁时游学西安,从胡登洲的八弟子著名学大周良俊学8年,成胡登洲的九弟子。
1832年,18的云南普洱回族学子寿清沿着学大师马德新同年早些候去西求学的路途,跟着云南运茶叶的回族穆斯林商人,亦笈游学到当的西安府三原。中国回族穆斯林在全国游学的传统,不了回族内部文化经济的交流,而且也增了与其他民族之的相互了解、文化经济的互和信息的分享。
普洱阿訇,名寿清,字仁山,伊斯和卜·凯玛利,祖籍云南河西大沟,清朝嘉十九年(1814)出生于云南普洱一个虔的哲赫忍耶穆斯林家庭。根据中国穆斯林有在称呼男性姓氏前加地名的习惯,所以有普洱之称。西北、中原和西南各省穆斯林尊称寿清普洱老
四川穆斯林大众送普洱阿訇的条幅
寿清在西三原求学,由于出身学世家,祖父是云南伊斯教哲赫忍耶大阿訇,自幼跟随祖父和父阿拉伯文和波斯文典,对汉有造越条件和聪颖好学的精神,曾得西安米二太爷资[ 白寿彝主:《寿清》,《回族人物志——近代》,宁夏人民出版社,1997,第188],跟随周良俊的弟子西米三[ 米三1819—1899),中国伊斯堂教育西学派著名学大之一。名万,字中一。西西安人。早年从西安大寺王阿訇学阿拉伯文、波斯文和伊斯兰经典,后随胡登洲巴巴的八弟子、著名学大周良俊大阿訇在西安小皮院清真寺学随他的兄云南阿訇学习认主学。米中一深得他的真,成阿訇,在西安等多地50多年,从学者上千人。著名弟子有普洱、郭益等阿訇。清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时,阿訇被迫留居西安城内,守正不屈,继续讲经育人。阿訇一生人不倦,慎,平易近人,不交权贵正不阿,忠于守,深得穆斯林大众喜1899农历9月中旬真,葬于西安米香园。]阿訇和云南[ (名和生卒年不),中国伊斯堂教育西学派著名经师之一。云南川人,故有阿訇之称。通常人称他黑云南青年时负笈游学到西安,从胡登洲巴巴的八弟子、著名学大周良俊大阿訇在西安小皮院清真寺学伊斯典。擅长讲主学。因他的学青出于甘穆斯林民广的歌他不凡的学知作了这样的夸王(王)一角,周(良俊)半(寿清)一行,黑(云南)云上来遮天。著名弟子有普洱、郭益等阿訇。]阿訇在三原清真寺学阿拉伯语认主学名著《教学大》(《嘎伊德》)和波斯理学著作《光的射线》(《莱阿特》,即《昭元秘》),后又在咸阳家沟槐从大阿訇、著名武术师苏宏目之父)一《拜达〈古兰经〉注》,一。在历经数年的学后,米中一给马寿清穿衣挂,首聘于西三原开学,成为陕西学派始人胡登洲的第九弟子之一。不久,由于阿訇崇高的品行和精深的,便蜚声遐迩。随后被河南开封朱仙清真寺聘目,在开封开学的第二年,与一河南回族女子婚。随后又在山、河北等省开学。

当普洱马阿訇的次子马鸣春(1865—195211岁时,他受四川成都穆斯林聘请,第一次任成都王城寺[ 当时是王城寺,而不是皇城寺因为马维才许可让笔者拍照的四川穆斯林教胞送给普洱马阿訇的红布条幅上写着:川省王城寺教末等恭颂的字样]伊玛目期间,曾被故乡云南普洱县打虎沟的哲赫忍耶穆斯林教众聘去开学月余,因教派观点不同等原因,旋即辞学返回成都,随又被河南开封朱仙镇清真寺聘去开学后又被聘往郑州一清真寺任伊玛目数年后,即陕西回民起义的前不久,阿訇又再次受聘任教于西安府三原清真寺,家眷也从河南开封搬到了三原自陕甘回民起义失败,普洱马阿訇被安抚平凉后,又先后应聘在河南开封善义堂清真寺和四川成都王城寺等省清真寺设帐讲学,学内常年招授各地学子四十余人

普洱阿訇一生不治家,守,他留后人的除了一孔破窑洞外,没有分文财产。相乱后的年代里,平凉、化平的回族穆斯林数千人在化平行的一次知感真主恩典的曼立(功)上,普洱的金银钱财了四个方桌,然后普洱马讲。普洱指着些物品是奔波今世之人所喜的,道你叫我也喜爱吗? 我希望的是你的善功和信,是求得真主的喜悦,些年我遭了大当有大醒,……西收回吧! 我分文也不能接受。” [ 传说也可参兴华今源:王敬,《中国近代回教文化料》,《中国伊斯教史参考汇编》,下册,宁夏人民出版社,1992] 普洱阿訇在河南开封善堂开学,学容高。每日五礼拜前,必命学生排班站,衣冠楚,而大个子的阿訇亦袍大褂,威至极。
二十八年(1902)伊斯教的月,桑,坎坷曲折,89尚在成都王城寺教的普洱知不久主,要求回家睡土,皇城穆斯林大众因阿訇品学兼苦功高,用两只大,由他的高足王家阿訇送,日夜兼程半个多月,送他回到了他的第二故平凉上翟家沟。阿訇回家后,便卧床不起,不久在月盖德勒(伊斯927日)的夜晚与世辞。阿訇真后,正在化平开学的大弟子,前来站了者那,另一大弟子穷摆阿訇讲话,高度总结了阿訇光的一生,赞扬了阿訇忍辱所做出的献。
普洱阿訇一生呕心血,教六十年,擅长讲授伊斯兰认主学,先后在数地讲经授徒,百余名大弟子遍布中国的西北、中原和西南,中国伊斯兰经堂教育的一步展做出了生的献。普洱阿訇的弟子主要有:甘肃张家川阿訇、窑里阿訇、平凉穷摆阿訇、桂花营孙阿訇,河州绿辣子阿訇、河西阿訇,新疆昌吉阿訇,青海阿,云南王家[ 本文涉及到王家阿訇的部分料是笔者于200661920日在云南个旧市沙甸调查访问时,根据沙甸中学老校荣,合众锌业有限公司俯和林云等教提供的料而整理的概要。]阿訇、健之阿訇(马联元的三子)、刘阿訇、小李阿訇、大理阿訇,河南桑坡马长清阿訇(白心阿訇之) 良俊阿訇、古董阿訇,广东杨阿訇,徐州余阿訇。暮年弟子有昭通阿訇、王宗阿訇、马怀喜阿訇、四阿訇,平凉的马鸣春阿訇(普洱次子)。普洱阿訇在成都王城寺先后开学三届共14年,培养造就了一大批秀弟子。主要弟子有平凉上善精,化平王子阿訇,四川的如九阿訇、阿訇以及古泉阿訇,古泉是普洱阿訇后教成都王城寺三十余年的阿訇。健之和王家阿訇是普洱阿訇次子马鸣春阿訇的同学和朋友。、王家健之和古泉阿訇,是普洱阿訇培养出的享誉西北和西南的著名四大弟子

(1867—1957),甘肃张家川人。中国伊斯教著名阿訇、学家、杰出的阿拉伯文作家、秀的翻家。曾任全新疆回教1887年,20的哲赫忍耶学子从清水(今家川回族自治)上磨庄来平凉求学,在平凉从普洱阿訇学五年,深得普洱阿訇真,由于聪颖好学,他的知不但有了增,思想也跟着生了很大化。1893在平凉老庄由普洱穿衣挂阿訇后,被首聘于平凉老庄担任开学阿訇。随后在化平下金家和等地开学3年,此并受教于多名经师1903年受新疆哈密回族穆斯林大众聘,在哈密西大寺任伊3年,后又返回平凉在十二堡大寺开学3年。1913年至1957年先后在新疆哈密、乌鲁、昌吉、焉耆、伊犁等地任开学阿訇并设帐讲学达四十三年,期再也没有返回故里[ 上述有关阿訇的史,是笔者根据《正大光明》的珍藏者2006525日展示的阿訇194712月初从乌鲁他的同学和的中文信而做的要叙述。此封信是阿訇于1941年春蒙冤,被盛世才以莫有的罪名逮捕入19447月出后用中文写的信件。阿訇在封信件中,不仅动情地回了他的一生,述了他的身追求:生以为归宿还怀着复的心情,叙述了他老年——子在监狱被害致死——的悲痛心情和离背井40多年的烈思之情。],最后睡土西北陲新疆,与天山永的融一体了。普洱精深的(知),使完全承了胡太师创立的西学派和复初开的云南学派的学骏赞扬他的恩普洱我最有知的尊” [ :《致马鸣春阿訇的信》,阿拉伯文,19449月。200578《正大光明》的珍藏者可,献喜、虎隆翻全文笔] “袖、中国人的阿訇、代的豪杰——普洱”[ :《信仰学要大全第一册》,阿拉伯文,1929年新疆伊犁印刷出版。第185]普洱后裔的多封信件,无不尽了他怀念和感激之情。
渊博,品德高尚。精通阿拉伯文和波斯文,谙练中文,著述等身。他留下的著述和作,有些已流失,保存至今的,根据他的关弟子赫秉真阿訇的搜集和笔者几年的调查搜集,30多种,逾千万字。我在以往他的十七种著述的基上,又发现了十五种,加起来32种。其中阿拉伯文的著作十九种(笔者):
《阿拉伯字母》、《明灯阿拉伯语语法基》、《明灯阿拉伯语语法注解》、《明灯阿拉伯语语法注解总纲》、《阿拉伯语语法大全分》、《阿拉伯》、《保全要义录》、《教法要义录》、《教大事》、《教典要大全》、《教典要》、《信仰学疑注解》、《信仰学要大全第一册》、《〈明理居正〉》、《西北民族史料》、《伊斯史》、《信集》、《希腊、罗马哲学概况》和《的重要嘱》;
中文、阿拉伯文照的著作有四种:《伊斯教法最要志》、《明教法摘要》、《清真万年》和《天文地理合誌总论》;
中文、阿拉伯文、波斯文三种文字合壁的著作有一种:《清真小学》;
阿拉伯文、波斯文两种文字照的著作有两种:《清真大学》、《阿拉伯语动词的分门别类》;
中文、阿拉伯文和三种文字合壁的著作有一种:《清真全核提目》;
文字的著作有一种:《阿拉伯语词格法》;
中文、阿拉伯文、波斯文和四种文字照的著作有一种:《清真诗经译讲》;
中文著作有三种:《考回教史》,其中《伊犁考》和《七篇要道》有人的著作,有人不是,情有待一步的考
有两种阿拉伯著作《寻觅者的品》和《羡慕者的珍品》,因他自己内容不太意,加之金欠缺没有刊印[ :《教典要大全》,阿拉伯文,1940年新疆迪化油印刻本。第2]的三十多部阿拉伯文、中文和著作,无不尽中国伊斯文化和中文化做出的杰出献。在中国伊斯史上,他的著述次于学大师马复初巴巴,而多于学大师马联元和虎嵩山。
王家(1864—1947),云南沙甸人。被誉云南近代四大阿訇之一,西学派和云南学派互的最早先之一。初学时师学大师马联元巴巴,后笈游学到甘平凉老庄清真寺跟随普洱阿訇学多年。学,勤学好,极善研,常常苦学至深夜,深得普洱阿訇的器重。当普洱阿訇在四川成都王城寺任教,又从普洱阿訇学。王家阿訇在以异的学水平和扎的阿拉伯、波斯学成穿衣挂后,由普洱阿訇推荐,曾在平凉老庄清真寺任教三年,四川成都王城清真寺任教多年。他的一些事迹至尽在平凉的穆斯林同胞中传诵,当都以云南王阿訇称呼他。l909年受聘云南开大庄清真寺教三十年,1916年赴麦加朝,后赴故沙甸任伊目六年, 1947年在沙甸[ 王家阿訇的墓地位于沙甸大地西北角,夫妻合葬墓,有大小墓碑二]
王家阿訇承了他的恩师马联元云南学派和普洱阿訇西学派的学。他的(知)扎深厚,教学明,方法灵活,讲经通俗易懂,分析透清晰,特阿拉伯文《奈非教典诠释》、《哲莱尼〈古兰经〉注解》和波斯文《昭元秘》等典的分析解,尤其有独到之名西北和西南。
王家阿訇在尔兹弊,勇于善抨邪,谆谆,把伊斯教律中的命令、禁止具体化,使穆斯林大众容易会和遵从,效果极佳。阿訇是一代名,威望崇高,但没有一点架子,谦逊厚道,平易近人,和。教学拜功之余,他常与穆斯林大众心聊天,探之事。穆斯林大众非常信阿訇,意把自己的苦衷向他倾诉,聆听他的教。阿訇从小就养成了朴的生活习惯,食以粗茶淡,穿着粗布棉衣,从不奢华讲究,而言之,王家阿訇的言行止,无不体了伊斯信仰所折射出的高尚品格,也体了一个阿訇和穆斯林大众烈的使命感和高度的任感。
健之[ 本文涉及到健之阿訇的部分料是笔者于2006年年底在平凉、调查马健之阿訇的有关,根据一些老阿訇和其他教的口述料而整理的概要。]1869—1957),云南玉溪人。被誉云南近代四大阿訇之一,曾任云南伊斯。云南学派和西学派互的先之一。中国著名伊斯学大、教育家马联元巴巴的次子。自幼跟随其父学阿拉伯、波斯和伊斯典,二十七岁时马联元巴巴了使儿子学中国伊斯西学派的长处,增,开眼界,锤炼,特派他和王家鹏远赴甘平凉,跟随在平凉老庄清真寺教的西学派著名学大、云南普洱籍阿訇、清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的精神寿清(普洱阿訇)深造学。三年后,由于普洱阿訇被成都王城寺再次聘任教,他接受恩的建笈游学到夏,先后在两个清真寺学,两年后,从中国伊赫瓦尼始人、学大师马万福阿訇在夏漠泥沟何家清真寺苦六年,学有所成。1907年由于万福阿訇被迫辞学离开夏的故,健之阿訇束了在甘肃长达十一年的学,返回了云南。
健之阿訇在甘跟随普洱万福等阿訇学,由于他天资聪颖,出生于著名学大的家庭,从小耳濡目染父品学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使他酷所学之学,思想新,勤学强记,刻苦研,善于自修,广泛阅读,取长补短,每一个问题都要悉心讨论,力求得到明确认识,因此,深得两位大的厚,他常常他帮助他们处理教,教授学生。据他的好学精神和思辨能力被当多阿訇和同学所称道,当地的教亲们亲切地将他称云南。他以非凡的毅力,克服了常人以想象的困,甚至不看家信,持不懈地追求知,苦十多年经书,不精通了阿拉伯、波斯,而且学了在云南不曾学到的大型《古兰经》注·尼〈古兰经〉注》、《拜达氏〈古兰经〉注解》和波斯文《古兰经》注《候尼氏〈古兰经〉注》,著名圣集《米什卡提圣集》,大型教法《沙米教法》、教学名著《圣学复》,菲学名著《麦克巴特》等,熟悉、精通了《古兰经》及其各家著名注疏、圣、伊斯学、教法学、逻辑学、理学、菲学和文学等学科,当然,他还谙练中文。他马连元巴巴在中国伊斯堂教育的践中首倡的中阿文并授和高年学生辅导低年学生学,以及马连元巴巴根据中国伊斯教的实际情况,改、撰写适合堂教育教材的成功经验绍给了甘的清真寺,影响了一大批和他同学的来自全国各地的阿訇、拉,甚至他的老,促了西北伊斯兰经堂教育的改革和展。 
今天,无你置身西北的哪一座清真寺,稍加留意,就能发现中国伊斯堂教育西学派和云南学派之的互影响,发现至今在学习马复初巴巴和马联元巴巴著的教材。另外,健之阿訇在西北的游学,经历了离背井、劣、生活艰难之苦,但使他博采了众,增见识,丰富了人生阅历累了丰富的经验,了解了中国伊斯教在西北的情况,他回滇后在持云南学派传统的基上,改革传统堂教育,展新式回民教育,促回族伊斯文化和主流文化交流互方面,卓有成效、中正温和地致力于伊斯教在云南的展与顺应时代,以及穆斯林的团结奠定了得的基 
兴办回民教育,改革堂教育,提高穆斯林的文化素健之阿訇的身追求,注了他生的心血。因而,他奔走喊,付于行,在为许子斌著述的《回民常识课本》而撰写的序言中力倡夫我伊斯者,真主所建,圣人所保守之宗教也。故其衰,匹夫有焉。当科学昌明,文化蓬勃之秋,凡宗教事,莫不亟起直追,以盛与巩固。我人何能因循以关自守呼?基此,振宗教,乃刻不容之要。振之策,不外展教育与宣教理。欲展教育,非设规模完善之学校不功;欲宣教理,非有明适宜之本不事。”[ 子斌:《回民常识课本》,云南昆明穆光店版,1947年。]激昂的喊,新的思想,虔的信仰,高度的任感,不懈的追求,大胆的践,宝经验于今天当代的回族教育和青年学子仍有着暮鼓晨般的巨大启迪意健之阿訇不影响、培养了一大批品学兼的穆斯林人材,而且意的是他以践探索了回族教育模式,具有开

十年(1884),普洱阿訇第二次受聘河南开封善堂清真寺。主学》造诣颇深的普洱,在善学期针对的所天人合一的理在中国的播,以及有人《古兰经在哪里,他(真主)是与你同在的”[ 《古兰经534]中的同在字面意的曲解,正的中国伊斯信主独一的信仰遭受冲,致使一些阿訇受到影响的情况,普洱阿訇维护信主独一的正确信仰,同在晦意,批”“天人合一谬误乱反正,正本清源,用阿拉伯著述《明理居正》一,于光十二年 (1886)四月六日在河南开封善堂清真寺木刻出版。《明理居正》全一册,阿拉伯文版,阿文名白牙奴力买尔,草纸线装,墨,共3111/,版面26×15厘米。
普洱阿訇在《明理居正》中,根据《古兰经》、圣注学、教学、菲学等原”[ 寿清:《明理居正》,阿拉伯文,河南开封善堂清真寺木刻版,清光十二年(1886),第1],以及《古兰经》中出的所有同在,以及与同在有相关内容的《圣》,大量的引据典,同在所引出的涉及伊斯信仰的原则问题行了全面的述和密的分析,指出了他著述《明理居正》的目的:之所以明和分析同在问题,是因为对此若没有正确的认识,将会来意想不到的灾和很大的危,致使中国的阿訇自己失信仰,而且也致他人失信仰。”[ 寿清:《明理居正》,阿拉伯文,河南开封善堂清真寺木刻版,清光十二年(1886),第1]

论证真主本体与属性的问题,批”“天人合一谬误,他根据伊斯教正派的有关典和先,以逻辑推理的方法,致入微的辨析,浅易懂的理,明白无句,同在的意,从教学的角度,提出了他的解:他(真主)与你同在并不是体同,也不是形同,只是指真主的恩典和襄助与你同在[ 寿清:《明理居正》,阿拉伯文,河南开封善堂清真寺木刻版,清光十二年(1886),第3]。《明理居正》细腻的笔触,对查密氏的著作《光的射线》(《昭元秘》)中的一些不合乎伊斯派关于主学的点作了透的分析和温和的批判[ 见马寿清:《明理居正》,阿拉伯文,河南开封善堂清真寺木刻版,清光十二年(1886),第24-29]骏对他的老的著作《明理居正》予了很高的价:普洱阿訇关于真主的本体与万物的相同的否定是正确的,是合乎《古兰经》明文的,是合乎理智的。” [ :《信仰学要大全第一册》,阿拉伯文,1929年新疆伊犁印刷出版。第185]普洱阿訇的著作《明理居正》然短小精悍,但后人研究清末期的中国伊斯堂教育批判思想和他本人的思想提供了较为详实料。
史学家白寿彝先生赞扬普洱是周老之后,清末中国西北一位重的西学派的大阿訇。事上,普洱阿訇中国伊斯教云南学派和西学派的交流互构架了梁。

 

综观普洱阿訇一生,他忠于主道,正大光明,忍辱重,清廉守正,敬业笃学,教六十,博中国伊斯西学派和云南学派之播伊斯教,讲经授徒,桃李天下,深受西北、中原和西南穆斯林大众的戴和尊敬。尤其是位云南籍的阿訇、西回民起的精神记载清朝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那一段血和泪的痛史’”——《正大光明》,后人研究那一段史提供了极的第一手料,他的著作与事迹将永的心中。
普洱阿訇逝世已一个世了,目睹并且拜普洱阿訇的——《正大光明》,更今日的幸福来之不易;回回回民族桑的史,令人潸然泪下,情不自禁;缅怀马、王家健之大阿訇平凡而大的一生,不已。面愧无比,生逢其的后感知人生,只有立足于正道,不断战胜自我,脱名利索,用信仰征人性的懦弱和惰,才能沿着正道不倦地走下去。面对这几年笔者在民间调查回族古籍到回族父老乡亲们的一张张熟悉、慈祥、善良、淳朴、切、期待的面容,我真正分享到了他的深情厚意,体到了真正的学在民,学的出路在民,学的生命在民。那些草根社会的父老乡亲们才是我的真正老,民的父老乡亲们不只是用言与我交流,实际上他是在用心灵与我。他不因贫穷而气,他在用信仰和生命保着自己的文化。没有他们热情、慷慨、无私地帮助和耐心致地述,笔者将一无所。民们惭愧,民也能清醒,民更能们发现良知和自知使命。民才是造就更多品学兼他人服持正,造福国家、人民、宗教的平民精英的源泉。
正大光明不是做人的本,也是一个民族展必不可缺少的要素。做人光明磊落,做事正大光明,不正是普洱阿訇的最好!衷心期待着普洱阿訇的 ——《正大光明》和其他一些弥足珍料早日世,也期待着普洱阿訇在甘回民起中所起重要作用和云南回民起甘回民起影响的相关史的研究展开。
(原《回族研究》2006年第3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Wounds that fester: Histories of Chinese Islamophobia

網路對同治年間回民起義的「另類解讀」 Sometime in March 2019 the  Baike Baidu page   about the Great Northwestern Muslim Rebellion ( 陕甘回民起...